今天是: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机构概况 工作动态 领导讲话 政策文件 调查研究 自身建设 关爱之声 活动阵地 学习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荆门老干部讲好中国故事
 
身体力行铸品德 言传身教传家风
日期:2017-09-01 09:37:50 浏览:

荆门市国土资源局退休干部  郭安清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形成了无数家庭优秀的家风家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风家训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民族品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市委书记别必雄同志在前年传达全国“两会”精神会上指出,要发挥家庭成员在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中的重要作用。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社风清则社稷安。如果一个社会的多数家庭都拥有积极向上的家风,其家庭成员在家风的影响下都具有良好的个人操守和品行,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社会风气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我的家风家训是“敬祖先,孝父母,和兄弟,教子孙,睦宗族,和亲邻,守国法,勤劳作,务农业,去奢侈,出异端,禁赌博,禁吸毒,正人伦,慎婚配,重敬贤”48个字。

一是在传承家风家训方面,我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言传身教作标杆,常教常新代代传。在孝敬父母方面,68年初中毕业回家务农,69年亦工亦农到蛟尾公社当电话员,71年调到后港区革委会,78年调县委办公室,期间,公社、区领导主动提出将我妻子安排到企业,均被婉言谢绝,主要考虑是让其在家务农照顾养父母和子女,直到1980年才将全家转菜农粮户口迁到荆门城关镇建设村九组,后来感谢组织的关怀又“农转非”。在养父患严重风湿病时,养父卧床长达8年之久。我多方托熟人从北京买回大活络丸等药寄回给他治病,临终时要求喝猪头汤。对于他的要求,我都尽最大努力予以了满足。养母患高血压病,除找医生诊疗用药外,我还用土方用醋泡花生米(7天后),每天晚上吃7粒,后来患老年痴呆症,卧床两年多,且病情日趋恶化。天有不测风云,雪上加霜。1996年腊月30日晚,因下雪结冰我又不慎摔伤致左髋关节骨折住院两个多月,都是妻子照料,她无怨无悔。同时,妻子还坚持上班,从末请假,并评为先进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妻子全力承担家务,积极支持我的工作,1999年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15对银婚最佳伴侣之一荣誉称号。

二是在团结友善方面,1985年秋季的一天,我从外地开会回来走到向东桥遇到一小男孩在哭喊着找爸妈,我帮助寻找未果,当即将其带回我家包饺子给他吃,随即到广播站播寻人启示,很快被小孩的爸爸来家领走,当时他执意要给3500元感谢费,被我予以谢绝。20125月,旱情牵动着全市人民的心。我通过报纸、电视了解到我市当前旱情后,从自己的退休工资中拿出600元,于524日晚,主动到市防办捐出这笔钱,并对值班的水务局领导说“旱情这么重,钱不多,希望能给抗旱工作一点帮助”,这也是市防办收到的全市首笔个人抗旱捐款。20136月当得知望兵石社区将要举办首届纳凉晚会信息时,我主动为他们当参谋,并捐款500元,还在纳凉晚会现场书写了“乐为居民排忧解难,携手共建和谐社区”的赠言。90年代初期市委大院住房对门王广兰,她在市委党史办工作,晚上经常加班,将其小儿子放在我家由老伴照料,老伴毫无怨言,我们邻里间亲如一家人。2016105日晚,我老伴在金地广场东边捡到一个红色钱包,回家后交给我,我立即向公安部门报了警,次日上午9点许在解放街民警亭交给了失主杨萍同志手中。同年413日,人民日报出版社将河南省民权县人大李凯同志邮购的书夹在了寄给我的邮件包裹里,当即通过联系后及时寄给了李凯同志。

三是在勤俭持家方面,我们自己带头,特别是我老伴,经常在家里将废报纸、盒、箱、饮料瓶等可回收物资收集打包,定期带孙子、孙女帮忙去卖给废品收购站。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我注重言传身教,关心教育后代。我的三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打拼。每当合家团聚的时候,我时常给他们讲述自己的成长史,告诫他们要勤学善思,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勤俭持家,多办实事好事。为了教育好子女,我曾带着两个中专学历的儿子一起自费到市委党校的专、本科函授班进行学习,当时父子三人同上一所大学,一时间被邻里们传为美谈。而且大儿子在一单位下岗后,自学成才,与棋结缘,沙盘点兵,决胜千里;推广围棋,桃李芬芳。如今,我的孙子、孙女也逐渐长大了,我经常和他们在一起逗乐,教他们从《唐诗》、《三字经》、《弟子规》等开始学起,让他们从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的礼仪文化教育。目前,他们均能随口背诵几首。也因此,我家先后被评为荆门市第二届、2012年湖北省“十佳书香家庭”和2014年首届全国千家“书香之家”称号。与此同时,我还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自控力、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考试成绩以及书法等方面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他们。我坚持用家人团聚或接送孙子、孙女的机会,向他们宣讲小时候,爷爷奶奶教育我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中甜。要好好学习、朴实、诚信、勤劳、珍惜一粒饭等节俭方面的故事给他们听,我这大半辈子也是这么过来的。家里很多东西都是老古董,就连餐桌还是用的30年前折叠式的那种,我常对子女说,现在的西餐桌太占地方,家里地方小没有地方放,家里吃的用的都是捡便宜的买,从不铺张浪费,这些事情,子女们都是看在眼里学在心里。我的姑娘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一些,她在武汉读了3年的大专,我每个月只给3-4百元的生活费,她毕业的时候还节约了800多块钱带回来了。我的孙女喜欢吃点小零食,我就告诉她:爷爷小的时候太爷给我一个咸蛋我吃一天,你吃根火腿,热狗就一块多钱,再不能这样吃。我就这样教育她,说得孙女连连点头。子女们传承了勤俭持家的生活习惯,这让我非常的欣慰,但是最让我感动的却是子女们的孝心。自己的老伴患有颈椎病老是引起头痛,都是子女们照看。老伴想跳健身操,两个媳妇专门学会了健身操陪老伴一起锻炼、体检。还在节假日陪我喝酒。同时,儿子媳妇凡出门回家总要给带一些适合老人口味的礼物,孙子、孙女上学、放学回家总少不了要喊一声爷爷奶奶再见!爷爷、奶奶好!

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言传身教,我的家庭中形成了勤俭持家、孝亲敬老的好家风,可谓是婆媳孙女同跳舞,父子一同上学校,儿孙满堂同饮一杯酒!

2016414,荆门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吴晓婷来家采访,在420早上750分“荆门之声”《行进荆门》栏目播放。同时,我有幸被聘为荆门市幸福家庭宣讲团、掇刀区百姓宣讲团成员。构建与传承良好的家风不是小事私事,而是一件关系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大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我正满怀信心,立足于现代实践,通过转化创造、丰富发展,力所能及地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做 “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让中华美德的种子在华夏大地上开花结果,世代相传!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 1024X768分辨率  Copyright 2013-2018
版权所有:中共荆门市委老干部局 地址:荆门市东宝区象山二路24号 技术支持:荆门市电子政务运行维护中心
电话(传真):0724——6038599 邮编:448000